%0 Journal Article %T 一期后路经单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 %A 朱勇 %A 权正学 %A 李剑箫 %A 杜兴 %A 欧云生 %A 罗伟 %J - %D 2017 %R doi:10.7507/1002-1892.201703104 %X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经单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 2012 年 1 月—2015 年 7 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 29 例多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男 17 例,女 12 例;年龄 21~62 岁,平均 37.4 岁。病变节段 3~8 个,其中 3 个节段者 6 例,4~6 个节段者 17 例,7~8 个节段者 6 例。中心病灶位于胸椎 8 例,腰椎 10 例,胸腰段 6 例,胸、腰椎跳跃性病灶 5 例。合并椎旁脓肿 7 例,腰大肌脓肿 6 例,骶棘肌脓肿 7 例,髂窝及臀部脓肿 1 例,椎管内脓肿 2 例。术前神经功能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B 级 1 例,C 级 3 例,D 级 8 例,E 级 17 例。病程 6~48 个月,平均 19.3 个月。采用一期后路经单侧椎弓根或关节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矢状位 Cobb 角,采用 Bridwell 等的分级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根据病变节段数目及中心病灶部位分析钛网安置情况。 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8~30 个月,平均 24 个月。发生脑脊液漏 3 例、肋间神经痛 2 例、切口不愈合并窦道形成 1 例、髂窝脓肿复发 1 例,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等。按 Bridwell 等的分级标准,病灶区植骨于术后 4~9 个月达骨性融合。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 VAS 评分、ODI 及 Cobb 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01,P=0.002)。6 个节段以上病变者未安置钛网比例(6/6,100%)明显高于 6 个节段以下病变者(4/23,17.4%)(χ2=14.374,P=0.000);在不同中心病灶部位未安置钛网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4,P=0.863)。 结论 对于多节段胸腰椎结核,采取一期后路单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可减少脊柱后方结构破坏,减少手术创伤,临床效果良好 %K 多节段脊柱结核 %K 单侧入路病灶清除 %K 后路手术 %K 内固定 %U http://www.rrsurg.com:80/article/10.7507/1002-1892.2017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