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可注射明胶原位水凝胶作为脱钙骨基质粉末输送载体可行性的初步研究 %A 田猛 %J - %D 2017 %R doi:10.7507/1002-1892.201611113 %X 目的 介绍一种可注射明胶原位水凝胶,探讨其作为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粉末输送载体的可行性。 方法 首先取明胶制备巯基化明胶,Ellman 法检测其巯基含量;然后将其与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交联反应制备可注射明胶原位水凝胶,采用倒置法检测凝胶时间;最后将可注射明胶原位水凝胶与 DBM 粉末混合后制备复合物(以下简称 DBM-Gel)。将 C2C12 细胞包裹于 DBM-Gel 内,采用 live/dead 染色和 Alamar blue 法研究材料细胞毒性。将 C2C12 细胞黏附于 DBM 表面,制备包裹细胞的 DBM-Gel(DBM-Gel 组),培养 1、3、5、7 d 后检测细胞 ALP 活性;以单纯黏附细胞的 DBM 作为对照(DBM 组)。采用裸鼠肌肉异位成骨模型进行体内骨诱导性观察,于裸鼠腹部肌袋分别植入 DBM-Gel(DBM-Gel 组)以及 DBM、PBS 混合液(DBM 组),4 周后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以及 ALP 活性检测。 结果 Ellman 法检测制备的巯基化明胶其巯基含量为(0.51±0.03)mmol/g,可注射明胶原位水凝胶凝胶时间为(6±1)min。将 DBM 与巯基化明胶、PEGDA 溶液混合后,在凝胶时间内可以通过注射方式到达植入位点。随着培养时间延长,DBM-Gel 中细胞呈铺展形态,并且部分细胞之间有连接;培养 1、3、7 d 细胞成活率分别为 95.4%±1.9%、97.3%±1.3%、96.1%±1.6%;培养 1、3、5、7 d 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为 1.0±0.0、1.1±0.1、1.5±0.1、1.6±0.1。体外诱导培养 1、3、5、7 d DBM-Gel 组和 DBM 组细胞表现相似的 ALP 活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培养时间延长,两组 ALP 活性均逐渐增加,5、7 d 时 ALP 活性显著高于 1、3 d(P<0.05),1、3 d 间比较以及 5、7 d 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植入 4 周后,DBM-Gel 组可见骨、软骨形成,未观察到骨髓形成;DBM 组可见骨髓、骨、软骨形成。DBM-Gel 组、DBM 组骨诱导性组织学评分分别为 4.0、4.5 分;ALP 活性分别为(119.4±22.7)、(146.7±13.0)μmol/mg protein/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85,P=0.082)。 结论 可注射明胶原位水凝胶作为 DBM 粉末输送载体可行 %K 可注射 %K 原位水凝胶 %K 明胶 %K 脱钙骨基质 %U http://www.rrsurg.com:80/article/10.7507/1002-1892.2016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