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南昌市新建区居民 2011~2015 年死因及减寿分析 %A 周孔香 %A 周小军 %A 周慧 %A 杨姣 %J - %D 2018 %R doi:10.7507/1672-2531.201707125 %X 目的 了解南昌市新建区居民死亡水平及寿命损失情况,为卫生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居民期望寿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 2011~2015 年南昌市新建区人口和死亡数据,采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编程,分析该区居民的死亡率、死因谱、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平均潜在减寿年数(AP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等居民健康信息。 结果 2011~2015 年,南昌市新建区居民粗死亡率为 538.38/105,标化死亡率为 563.00/105,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χ2=788.91,P<0.01);死因前 5 位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男、女性死因顺位一致。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结果发现 30 岁之后居民死亡率开始大幅度上升,低年龄组与高年龄组的主要死因类型不同。该区居民期望寿命为 78.38 岁,全死因 PYLL 为 129 087.5 人年、PYLLR 为 39.84‰、APYLL 为 17.44 人年,SPYLL 为 134 057.00 人年,SPYLLR 为 38.61‰。其中,伤害造成的 PYLL 为 46 191.5 人年,PYLLR 为 14.26‰,APYLL 为 33.14 人年,均为最高;肿瘤造成的 SPYLL 为 48 414.95 人年、SPYLLR 为 13.94‰均为最高。 结论 南昌新建区居民死亡率高于南昌市城区居民,但低于江西省与全国平均水平,减寿分析显示伤害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该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因此针对性开展三级预防对降低居民死亡、提高期望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K 死亡率 %K 期望寿命 %K 寿命损失 %K 伤害 %K 肿瘤 %U http://www.cjebm.com:80/article/10.7507/1672-2531.20170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