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两种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比较 %A 孙一松 %A 荆珏华 %A 薛晨曦 %A 詹俊峰 %J - %D 2018 %R doi:10.7507/1002-1892.201806096 %X 目的比较改良髂腹股沟入路与 Stoppa 入路分别联合后外侧 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11 年 5 月—2016 年 5 月,应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的 62 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改良髂腹股沟入路联合 K-L 入路 34 例(A 组),Stoppa 入路联合 K-L 入路 28 例(B 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伤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X 线片复查,参照 Matta 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观察骨折愈合以及骨关节炎、异位骨化发生情况。根据改良 d’Aubigne 和 Postel 的髋臼骨折临床评分标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A、B 组各 2 例 K-L 切口发生脂肪液化,A 组 1 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无医源性损伤发生。术后 56 例患者获随访,A 组 30 例随访时间为 12~48 个月,平均 31.8 个月;B 组 26 例随访时间为 12~46 个月,平均 30.2 个月。术后 12 个月,根据改良 d’Aubigne 和 Postel 的髋臼骨折临床评分标准,A 组获优 9 例、良 16 例、一般 3 例、差 2 例,优良率为 83.3%;B 组获优 7 例、良 14 例、一般 2 例、差 3 例,优良率为 8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53,P=0.724)。X 线片复查示,A 组骨折达解剖复位 23 例、满意复位 6 例、不满意复位 1 例,B 组分别为 20、5、1 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11,P=0.991)。两组骨折均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5,P=0.106)。随访期间 A 组出现明显骨关节炎改变 5 例、异位骨化 2 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 例,B 组分别为 4、2、1 例,两组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髋臼骨折部位和类型,合理选择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或 Stoppa 入路,再联合 K-L 入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均可获满意疗效 %K 复杂髋臼骨折 %K 前后联合入路 %K 改良髂腹股沟入路 %K Stoppa 入路 %K Kocher-Langenbeck 入路 %K 内固定 %U http://www.rrsurg.com:80/article/10.7507/1002-1892.201806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