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Kümmell 病的疗效比较 %A 万趸 %A 吴骁 %A 周杰 %A 宋偲茂 %A 杨茂益 %A 熊小明 %A 石华刚 %A 邓轩赓 %J - %D 2017 %R doi:10.7507/1002-1892.201704055 %X 目的 比较单侧或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 Kümmell 病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 2014 年 1 月—2016 年 2 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45 例 Kümmell 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 26 例采用单侧穿刺 PKP 治疗(单侧组),19 例采用双侧穿刺 PKP 治疗(双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骨密度 T 值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后凸 Cobb 角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观察术中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前、术后 1 d 及末次随访时采用 VAS 评分评价骨折疼痛程度,ODI 评估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并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和椎体后凸 Cobb 角。 结果 单侧组术中骨水泥渗漏 4 例(15.38%),双侧组 3 例(15.79%),均无明显神经脊髓症状,两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均显著低于双侧组(P<0.05),但单侧组住院时间与双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 1 d 行胸部正位 X 线片检查未发现肺栓塞。45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24 个月,平均 16.4 个月。无椎体再骨折及骨水泥块移位等并发症发生。两组组内术后 1 d 及末次随访时 VAS 评分、ODI、伤椎前缘高度及椎体后凸 Cobb 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 VAS 评分、ODI 较术后 1 d 进一步降低(P<0.05),而伤椎前缘高度和椎体后凸 Cobb 角较术后 1 d 无明显丢失(P>0.05)。两组间术后 1 d 和末次随访时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单侧穿刺与双侧穿刺 PKP 治疗 Kümmell 病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单侧穿刺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注入量少等优点 %K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K Kümmell 病 %K 骨质疏松 %K 单侧穿刺 %K 双侧穿刺 %U http://www.rrsurg.com:80/article/10.7507/1002-1892.201704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