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利用具病原诱导抗性的转基因植物防治植物病毒病 %A Karen Beth G %J - %D 1995 %X 摘要 植物病毒病对世界范围内农作物生产均产生巨大的负效应。为控制其危害,在本世纪广大的农学家、植病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遗传工程成功之前,传统育种法在培育某些重要农作物抗病毒病品种方面有许多成功的例子。此外,包括检疫、扑灭、作物轮作及脱毒砧木嫁接等在内的植物病理学标准化技术有花钱、易产生负效及效果不可靠等不足,但仍成为防治病毒病的重要手段。 1929年。H.H.Mckinney证明用一弱毒TMV毒系预侵染健康烟草植株后,这些植株即可对具强毒性的TMV毒系产生抗性,这一试验促使了“以毒攻毒”(借助病原物)防治病毒病技术的问世。该项技称“交叉保护”(Cross-protection),目前世界上已在番茄、木瓜及柑桔等几种重要农用植物上广泛应用。不过这种方法属劳动密集型技术,要耗费大量人力,且限于有传染性的病毒作为防除对象,尤其要注意病毒毒系的致毒性在不同作物,甚至同种作物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将对其应用产生不利影响,往 %K 4997 %K 转基因植物:4462 %K 植物病毒:3890 %K 转基因植株:3510 %K 外壳蛋白:3426 %K 植物防治:2343 %K 卫星RNA:2263 %K 反义RNA技术:1718 %K 复制酶:1108 %K 病毒复制:1056 %U http://journal03.magtech.org.cn/Jweb_swjstb/CN/abstract/abstract75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