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不同海拔地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的特点及其介入封堵治疗安全性与疗效 %A 侯海军 %A 吴晓霞 %A 李 卉 %A 范美群 %A 陆 强 %A 马东星 %J - %D 2014 %X 摘要 目的 对比探讨高海拔同平原地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特点及其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1-04至2013-09来自海拔超过3500 m、氧气浓度小于沿海地区1/2的西藏地区巨大PDA患儿73例(高海拔组);同期来自海拔小于2000 m,氧气浓度大于沿海地区1/2的福建等省区巨大PDA患儿28例(低海拔组)。使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封堵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超声心动图评价其疗效。对比观察两组间巨大PDA的特点、介入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高海拔组造影结果示PDA最窄处直径(17.0±8.3)mm,右心导管测得封堵器肺动脉收缩压(76.8±18.3)mmHg,选择蘑菇伞封堵器直径(26.0±9.0)mm;低海拔组造影结果示PDA最窄处直径(13.0±2.4)mm, 右心导管测得封堵前肺动脉收缩压(30.87±14.68)mmHg,选择蘑菇伞封堵器直径(23±6)mm。高海拔组患儿介入手术成功率97.26%(2例未成功),低海拔组成功率100%。术后残余分流高海拔组6例,低海拔组4例;高海拔组3例发生血小板减少症,1例外科取伞后症状好转;低海拔组2例发生血小板减少症;无死亡并发症。结论 高海拔地区巨大PDA较多、合并肺动脉高压更重,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巨大PDA封堵器建议按(PDA最窄处直径×1.5~PDA最窄处直径×2)选择;介入封堵术后需警惕单纯血小板减少症,封堵后无残余分流是避免并发症、保障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K 巨大动脉导管未闭 %K 介入治疗 %K 高海拔 %K 血小板减少症 %U http://journal08.magtechjournal.com/Jwk_wjyx/CN/abstract/abstract146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