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武警部队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控策略 %A 刘 涛 %A 刘小利 %A 宋小军 %A 张 强 %A 李 刚 %A 王丽曼 %A 简 明 %A 罗俊卿 %J - %D 2012 %X 摘要 当前,血吸虫病是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和阻碍疫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传染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其感染、流行与防治受诸多社会因素影响[2],而流行又对社会产生影响。随着武警部队遂行任务不断多样化和常态化,官兵在疫区执勤和执行抗洪等处突任务,尤其是在汛期来临时,群体性接触疫水的行为难以避免,易导致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生、流行,影响部队战斗力和官兵的身心健康,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探索血吸虫病在武警部队的流行因素,以及研究适合武警部队特点的防控策略,有助于更加科学地指导武警部队血吸虫病防治工作。1 驻疫区武警部队血吸虫病流行病学分析全国先后开展两次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但均未包括武警部队这一特殊人群,地方疫情直接影响部队疫情。笔者于2009-2011年开展武警部队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深入驻疫区中队,开展现场调查、感染情况调查、流行因素调查和病例调查等,调查结果显示驻疫区官兵血吸虫感染率低于同期同年龄组地方人群感染率[3],这与部队、自然、社会、防治策略等影响因素有关。就当前武警部队血吸虫病流行态势,分析其流行病学主要有以下特点。1.1 流行原因 (1)武警部队约有数万余名官兵驻扎在血吸虫病流行疫区,由于担任日常勤务和参加抗洪等处突任务,与周围环境接触密切,接触疫水难以避免;(2)疫区官兵五湖四海,大部分来自非血吸虫病流行区,又是血吸虫的易感人群和易感年龄;(3)每年的新兵补给、老兵复退等,部队人员流动性大,容易出现输入性的病例进入营区、未经及时发现的感染者因上述流动后成为易感地区的传染源;(4)随着武警部队遂行任务日益艰巨,非疫区官兵因执行任务来到疫区,不可避免接触疫水,可能发生急性感染。1.2 流行因素 血吸虫病在我部流行的主要因素:(1)与驻地所处地理环境及周围人群感染率高低相关,如驻洲岛型流行区官兵感染率最高,主要原因为其地理环境位于洞庭湖或鄱阳湖等湖心地带,地势低凹,四周沟渠纵横,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钉螺分布面积广,当地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全国之首[4]。(2)与营区结构相关,开放式营区官兵血吸虫血清学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封闭式营区[3];开放式营区由于水源与周围河流相通,传染源易从外界水源流人营区,官兵通过生产性(浇灌菜地和清理鱼塘等)接触或训练时裸露皮肤直接接触疫水而感染血吸虫。(3)与粪便处理方式相关。粪便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直接流向周围小河流,小河流的污水再用于浇菜施肥等,只要中队有血吸虫感染的官兵,其血吸虫虫卵可随粪便排入河流并侵入中间宿主钉螺,在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进入水中,官兵在生产过程中接触疫水而感染;另外,部分单位喂养家畜,家畜感染血吸虫后,粪便亦未经无害化处理,以上述同样的方式感染人群。(4)与官兵入伍前来源地有关。数据显示,入伍前来自血吸虫病流行疫区的血清学检查阳性率高于来自非疫区的,提示有部分入伍前来自血吸虫病流行疫区的人员在入伍前已感染血吸虫。(5)与官兵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普及相关。问卷调查发现,调查对象对血吸虫病知晓率高,但对如何科学、规范做好自我防护和如何在经常性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切断传播途经认识不够,如大多数都认为血吸虫是参加抗洪抢险等任务时感染,但忽略了一些经常性的、少量接触疫水的传播方式。2 部队血吸虫病流行产生的影响血 %K 血吸虫病 %K 武警部队 %K 防治策略 %U http://journal08.magtechjournal.com/Jwk_wjyx/CN/abstract/abstract136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