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热胁迫对杜鹃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A 刘婉迪 %A 袁媛 %A 王威 %A 谢倩 %A 陈清西 %J 江苏农业科学 %D 2019 %X 以耐热杜鹃(Rhododendron L.)品种天章和不耐热品种霞红的4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高温胁迫(35、45、50 ℃)对杜鹃离体叶片光系统Ⅱ活性的影响,以揭示高温胁迫对杜鹃叶片光合机构的行为特征。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杜鹃叶片经过3个温度的热胁迫后,PSⅡ的最大量子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PSⅡ有效量子产量[Y(Ⅱ)]均降低,其中霞红叶片的Fv/Fm经过45、50 ℃胁迫后下降显著,qP、Y(Ⅱ)在3个温度胁迫后均显著降低,天章叶片的Fv/Fm、qP在50 ℃胁迫后显著下降,Y(Ⅱ)在45、50 ℃胁迫后也显著下降;2个杜鹃品种的叶片NPQ在3种热胁迫处理后均上升;天章叶片的调节性能量耗散[Y(NPQ)]在45、50 ℃处理后相比对照显著增加,霞红叶片的 Y(NPQ) 则在35、45 ℃处理后显著增加,50 ℃处理后显著减小;天章叶片的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在50 ℃处理后显著增加,霞红叶片的Y(NO)在45、50 ℃胁迫处理后显著增加。天章、霞红叶片经50 ℃处理后,激发能分配不平衡偏离系数(β/α-1)相比对照显著上升。由此可以看出,天章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受热胁迫的影响小于霞红,耐热杜鹃天章叶片的PSⅡ热稳定性高于不耐热杜鹃霞红;此外,对热胁迫伤害的协调保护机制,一方面表现在过剩的激发能量会从以Y(NPQ)为主转向以Y(NO)为主,另一方面也可能表现在通过调节PSⅡ与PSⅠ之间激发能分配平衡性的天线系统的状态转换上 %K 杜鹃 %K 叶绿素荧光参数 %K 热胁迫 %K 光系统Ⅱ %U http://www.jsnykx.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908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