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两种布局后装机房辐射防护效果比较 %A 杜文 %A 蔡宏懿 %A 郭逸潇 %A 马晓春 %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D 2018 %R DOI:10.3969/j.issn.1005-202X.2018.05.007 %X 目的: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考察不同布局的后装机房各监测点(电缆孔、控制台、防护门、候诊位)的周有效剂量,为改善职业人员辐射防护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依据射线强度衰减所遵从的平方反比定律及指数规律,推导出各监测点的周有效剂量计算公式,依次计算放射源处于不同位置时各监测点的周有效剂量;用MEDCOM射线检测仪测量后装机放射源活度最大时,放射源处于不同位置各监测点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计算周工作负荷,即可得各监测点的周有效剂量。 结果:考虑距离因素后,各监测点(电缆孔、控制台、防护门、候诊位)的周有效剂量理论值分别由13.00、30.90、0.012 10、1.200 μSv降至2.08、2.29、0.004 75、0.564 μSv;实验值则分别由4.32、25.60、2.01、1.96 μSv降至2.16、2.96、1.55、1.41 μSv。 结论:考虑距离因素的后装机房布局能显著降低职业人员的周有效剂量 %K 高剂量率后装放疗 %K 辐射防护 %K 周有效剂量 %K 距离 %U http://zgyxwlxzz.paperopen.com/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71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