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乳腺导管内癌外科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研究:单中心526例临床分析 %A 何建蓉 %A 吴佳毅 %A 朱丽 %A 朱思吉 %A 李亚芬 %A 沈坤炜 %A 费晓春 %A 陈伟国 %A 陈小松 %A 黄欧 %J 中华外科杂志 %D 2017 %R 10.3760/cma.j.issn.0529-5815.2017.02.008 %X 摘要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内癌(DCIS)患者外科治疗方式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进行手术治疗的DCIS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分析DCIS患者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随访,分析不同手术方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χ2检验对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比较生存曲线间的差异。 结果 共526例患者纳入本项研究,405例(77.0%)接受乳房切除术,121例(23.0%)接受保留乳房手术,其中88例在行保留乳房手术后接受放疗。年龄>50岁(OR=0.631,95% CI:0.413~0.965,P=0.034)、首发症状为乳头溢液(OR=0.316,95% CI:0.120~0.834,P=0.020)、切除活检(OR=1.831,95% CI:1.182~2.835,P=0.007)及病灶最大径>3 cm(OR=0.422,95% CI:0.206~0.864,P=0.018)是DCIS患者乳房手术方式的独立预后因素。118例(22.4%)接受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327例(62.2%)接受了前哨淋巴结活检术,81例(15.4%)未行腋窝手术,腋窝淋巴结评估方式的选择受患者年龄(χ2=8.124,P=0.017)、活检方式(χ2=35.567,P=0.000)、乳房手术方式(χ2=149.118,P=0.000)及病灶最大径(χ2=13.394,P=0.010)的影响。乳房切除术组、保留乳房手术+放疗组、保留乳房手术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5.7%、89.6%、100%,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9.0%、100%、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27、0.777)。 结论 年龄、首发症状及病灶最大径是DCIS患者乳房手术方式选择的独立预后因素,腋窝淋巴结评估方式选择则受患者年龄、活检方式、乳房手术方式及病灶最大径的影响。不同的局部治疗方式对DCIS患者无病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并无明显影响 %K 乳腺肿瘤 %K 癌 %K 导管内 %K 非浸润性 %K 乳房切除术 %U http://rs.yiigle.com/CN112139201702/943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