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应用宣武枕颈复位内固定系统一期后路手术治疗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临床报告 %A 兰海涛 %A 关键 %A 刘振磊 %A 夏之远 %A 段婉茹 %A 菅凤增 %A 菅强 %A 赵兴华 %A 赵宗茂 %A 陈赞 %J 中华外科杂志 %D 2019 %R 10.3760/cma.j.issn.0529-5815.2019.10.012 %X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宣武枕颈复位内固定系统,通过单纯后路方式松解前方软组织,复位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6月诊治的37例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22例,年龄(42.3±12.3)岁(范围:18~69岁)。所有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寰枕融合,颈椎分节不良等先天性骨发育异常。术中通过后路寰枢椎关节间撑开松解前方软组织,在侧方关节间植入高度适宜的融合器,并利用悬梁臂技术进行复位和融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指标主要包括寰齿间距,齿状突尖距钱氏线的距离,斜坡枢椎角及脊髓空洞长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和影像学指标。 结果 37例患者的JOA评分由术前的10.5分增至术后1年的14.4分(t=14.3,P=0.00);34例患者在术后获得了寰枢椎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完全复位,平均斜坡枢椎角由术前的(118.0±6.5)°增至术后的(143.7±5.0)°(t=6.2,P=0.00)。33例患者术前合并脊髓空洞,24例术后1周出现脊髓空洞缩小,共31例在术后6个月发现脊髓空洞缩小。28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了骨性融合,全部患者在术后12个月出现骨性融合。1例患者术后短暂头晕,诊断为单侧椎动脉闭塞,2周后症状消失。2例患者术后颈部疼痛,1个月后症状消失。无植入物失败、融合器沉降及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 使用宣武枕颈复位内固定系统一期后路手术治疗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安全、有效,融合器置入和悬臂技术能够在多数病例中实现满意复位 %K 寰枢关节 %K 脱位 %K 颅底凹陷 %K 后路 %U http://rs.yiigle.com/CN112139201910/1165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