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吲哚氰绿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在微小肝脏肿瘤识别、切缘界定和精准手术导航的应用 %A 方程 %A 方驰华 %A 曾宁 %A 杨剑 %A 梁洪玻 %A 田捷 %A 祝文 %A 莫志康 %A 迟崇巍 %A 陶海粟 %A 项楠 %J 中华外科杂志 %D 2016 %R 10.3760/cma.j.issn.0529-5815.2016.06.011 %X 摘要 目的 探讨吲哚氰绿(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在微小肝脏肿瘤识别、切缘界定和精准导航手术的价值。 方法 2015年3月至9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共收治11例微小肝脏肿瘤患者,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39~70岁,平均(55±10)岁;原发性肝癌9例,转移性肝癌2例。术中使用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对肿物进行识别、边缘界定和导航手术,术后对肿瘤进行大小测量、荧光分型、病理检查。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术中ICG分子荧光发现病灶15个,其中7个病灶通过肉眼观察、扪诊和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均能发现;6个病灶仅通过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识别,其中有4个卫星病灶在术前影像检查、术中肉眼观察、触摸均未发现;另外2例病灶虽然术前发现CT下有异常,但由于位置较深(距离肝脏表面>1.5 cm),肉眼观察、扪诊和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检查均未能发现,切开肝实质1 cm后,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识别肿瘤。15个病灶均经ICG分子荧光边界定界。切除肿瘤后,经荧光再测和病理检测,均获得了R0切缘。15个病灶分中,全荧光型7个,其中高分化肝癌5个,肝硬化结节2个;部分荧光型4个,其中中分化肝癌3个,高分化肝癌1个;环形荧光型4个,其中低分化肝癌2个,转移性肝癌2个。术前CT测量11个病灶的最大径(1.7±0.2)cm,术中ICG分子荧光测量最大径(1.7±0.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8,P>0.05)。 结论 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在术中对微小肝脏肿瘤的识别、切缘界定、精准手术导航有重要价值 %K 肝肿瘤 %K 吲哚花青绿 %K 肿瘤切缘界定 %K 手术导航 %U http://rs.yiigle.com/CN112139201606/8937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