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结肠镜下表现: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A 冯云路 %A 姚方 %A 张晟瑜 %A 朱丽明 %A 李骥 %A 杨爱明 %A 王强 %A 蒋芳 %A 蒋青伟 %A 费贵军 %A 钱家鸣 %J 中华内科杂志 %D 2018 %R 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8.04.009 %X 摘要 目的 深入对结肠镜下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 方法 收集2002年2月至2017年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并确诊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病例。总结其病例特点及EM病灶镜下特征;通过比较活检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差异,寻找可能提高镜下活检阳性率的方法。 结果 共纳入34例结直肠EM病例,年龄(38.3±8.9)岁。全部病例的EM病灶均分布于直肠、乙状结肠范围内。结肠镜下所见EM病灶表现为隆起型病变(21例,61.8%)或隆起凹陷型病变(13例,38.2%),局部可伴肠腔狭窄(8例,23.5%);表面多有糜烂(33例,97.1%)、结节感(23例,67.6%),可伴有自发性出血(4例,11.8%)。结肠镜下活检病理阳性者共4例(11.8%)。活检阳性组镜下表现为自发性出血的比例多于活检阴性组(2/4比2/30,P=0.013),镜下活检数量高于活检阴性组[5(4, 6)块/例比3(2, 4)块/例,P=0.004]。 结论 结直肠EM多数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内镜下表现为隆起/隆起凹陷型病变,可伴局部肠腔狭窄;病灶表面多有糜烂、结节感;伴自发性出血的病灶内镜下活检阳性率较高;为提高内镜下活检阳性率,应适当增加活检数量 %K 子宫内膜异位症 %K 结肠镜 %U http://rs.yiigle.com/CN112138201804/1033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