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广西壮族自治区1994-2013年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及菌株耐药分析 %A 周凌云 %A 廖和壮 %A 曾竣 %A 权怡 %A 杨进 %A 林玫 %A 王鸣柳 %A 蒋震羚 %A 闫梅英 %A 阚飙 %A 黄德蕙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D 2014 %R 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4.08.012 %X 目的 分析1994-2013年广西地区伤寒流行特征、菌株耐药特征及其变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4-2013年广西地区伤寒疫情报告资料,对分离自伤寒病例475株沙门菌,利用纸片扩散法及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抗菌药物最小抑菌圈和抑菌浓度(MIC),依据CLSI 2012版敏感判定标准,判定菌株的耐药情况。结果 20年间广西地区共报告伤寒病例57 928例,年均发病率为6.29/10万,病死率为0.03%。<20岁人群发病较高,发病无性别差异,病例以农民和学生为主,主要分布在广西北部地区,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5-10月。2001-2013年发生13起大的暴发疫情,传播方式以水型为主。475株菌对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噻肟和氟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的敏感率为100%,对四环素、氯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的敏感率约为98%,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89.89%;对链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较低,为67.73%和65.89%。发现1株环丙沙星耐药、47株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的菌株。暴发株与散发株耐药情况无差别。有28株菌耐≥3种抗生素,首次发现1株同时对氨苄西林、氯霉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萘啶酸(ACSSxT-NAL)耐药的多重耐药菌株。多耐药株多见于伤寒小范围暴发疫情。结论 广西地区伤寒发病水平仍较高,且菌株出现对临床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降低及多重耐药现象,应加强疫情及耐药监测 %K 伤寒沙门菌 %K 流行病学 %K 耐药谱 %U http://chinaepi.icdc.cn/zhlxbx/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4081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