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昼夜节律指标随青春期发育变化的特征 %A 万宇辉 %A 严双琴 %A 孙莹 %A 方姣 %A 段晓楠 %A 汪素美 %A 胡晶晶 %A 苏普玉 %A 陶芳标 %A 龚纯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D 2018 %R 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8.08.014 %X 目的 描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昼夜节律指标随青春期发育变化的特征。方法 2015年10月选择安徽省马鞍山市3所小学1 070名2~3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并于2016年和2017年开展随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体格发育、青春期发育和HPA轴昼夜节律。收集清晨觉醒时、醒后30 min和晚上入睡时3个时点唾液样本,并计算HPA轴昼夜节律指标:皮质醇觉醒应答(CAR)、昼间皮质醇总分泌量及昼夜皮质醇斜率(DCS)。采用睾丸容积、乳房发育分别评价男女童青春期发育阶段。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出生日期、入睡与起床时间和每周体力活动等信息。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HPA轴昼夜节律基线各指标在基线、随访期及不同青春期发育进程中的差异。结果 随访期间,青春期发育启动组和持续发育组CAR值、CAR变化值均高于与持续未发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R:Z值分别为8.551和4.680,均P<0.01;CAR变化值:Z值分别为4.079和2.700,均P<0.01);青春期启动组昼间皮质醇总分泌量高于持续未发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1,P=0.010)。与持续未发育组相比,DCS变化值在青春期启动组和持续发育组中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0,Z=-2.151;均P<0.05)。昼间皮质醇总分泌量变化值与DCS在不同青春期发育进程组儿童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昼间皮质醇总分泌量变化值:χ2=2.747,P=0.253;DCS:χ2=4.554,P=0.032)。结论 HPA轴昼夜节律指标与青春期发育有关,CAR、昼间皮质醇总分泌量随青春期发育进行而升高,昼间皮质醇差值随青春期发育而下降 %K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K 昼夜节律 %K 青春期 %U http://chinaepi.icdc.cn/zhlxbx/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80814&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