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广东省2009-2013 年霍乱弧菌病原学特征分析 %A 何冬梅 %A 刘美真 %A 张永慧 %A 李柏生 %A 柯昌文 %A 柯碧霞 %A 王多春 %A 谭海玲 %A 陈经雕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D 2014 %R 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4.07.016 %X 目的 分析广东省2009-2013 年霍乱病例及环境来源O1/O139 群霍乱弧菌病原学特征。方法 选取2009-2013 年广东省霍乱病例来源、环境(水体和海水产品)来源的O1/O139群霍乱弧菌。采用血清分型、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毒力基因PCR 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方法 , 研究不同来源的霍乱弧菌血清型、抗菌药物敏感性、毒力基因携带以及分子分型方面的异同。结果 2009-2013 年广东省共分离得到各类来源O1/O139 群霍乱弧菌190株(病例16 株, 外环境174 株)。病例来源菌株分为O1 群稻叶型(3 株)、小川型(7 株)和O139 群(6株)3 种菌型;其中10 株ctxA 基因阳性, 2 株小川型菌株携带不完整CTXΦ噬菌体;5 株菌对11 种抗菌药物完全敏感, 3 株对4 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耐受。外环境来源菌株中53 株稻叶型, 22 株小川型和2 株O139 群菌株携带不完整CTXΦ噬菌体;2 株O139 菌株检出ctxA 基因阳性;25 株对≥4 种抗菌药物耐受, 其中有2 株同时对11 种抗菌药物中的7 种耐受, 以水产品中的稻叶型菌株为主(13株)。PFGE分子分型结果显示, 菌株经NotⅠ酶切后的PFGE型别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稻叶型和O139 群病例菌株的带型聚集在同一个聚类中, 小川型病例菌株带型分散在不同的聚类中, 病例来源菌株与环境来源菌株的带型差别较大。结论 广东省O1/O139 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和遗传特征复杂多样, 菌株多重耐药形势严峻, 需要加强菌株型别变异及耐药监测 %K 霍乱弧菌 %K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K 毒力基因 %K 脉冲场凝胶电泳 %U http://chinaepi.icdc.cn/zhlxbx/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40718&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