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河南省2002-2017年既往采供血人群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生存分析 %A 孙定勇 %A 李宁 %A 杨文杰 %A 梁妍 %A 王哲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D 2019 %R 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9.06.007 %X 目的 分析河南省既往采供血人群(FPD)2002-2017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方法,利用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河南省抗病毒治疗数据库,选取现住址为河南省、感染途径为采血(浆)、2002-2017年接受抗病毒治疗、年龄≥15岁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抗病毒治疗开始时间,观察起点时间为2002年1月1日,观察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31日,观察结局为艾滋病及相关疾病死亡。采用寿命表法估算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率曲线和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死亡病例生存的相关因素。运用Excel 2010和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入25 825例研究对象,观察期的病死率为3.9/100人年(8 354/214 796.3),抗病毒治疗1、4、8、12和16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2%、80.1%、71.2%、65.7%和61.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女性相比,男性的aHR值(95% CI)为1.46(1.39~1.53);与开始抗病毒治疗时年龄15~岁组相比,45~和60~岁组的aHR值(95% CI)分别为1.47(1.40~1.54)和2.50(2.22~2.81);与已婚/同居相比,其他婚姻状况的aHR值(95% CI)为1.29(1.21~1.36);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350个/μl组相比,<50、50~和200~个/μl组的aHR值(95% CI)分别为4.50(4.14~4.89)、2.49(2.31~2.69)和1.44(1.33~1.56) ;与基线无机会性感染症状者相比,有1、2~和4~5个机会性感染症状数的aHR值(95% CI)分别为1.17(1.06~1.29)、1.47(1.35~1.59)、1.74(1.60~1.89);与无复方新诺明(TMP-SMZ)服用史相比,有TMP-SMZ服用史的aHR值(95% CI)为0.69(0.65~0.73)。结论 2002-2017年河南省FPD艾滋病抗病毒治疗16年的累积生存率达到61.5%。男性、开始抗病毒治疗时年龄≥45岁、基线CD4<350个/μl、基线机会性感染症状数≥1个是影响死亡病例生存的危险因素,已婚/同居、TMP-SMZ服用史是影响死亡病例生存的保护因素 %K 既往采供血 %K 艾滋病 %K 抗病毒治疗 %K 生存分析 %U http://chinaepi.icdc.cn/zhlxbx/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90607&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