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北京地区流行性腮腺炎野病毒与疫苗病毒基因特征比较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D 2009 %X 目的比较北京地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流行株和疫苗株的基因特征,初步分析疫苗效果不佳的原因.方法通过病例免疫史分析、病毒分离鉴定、SH基因序列分析,与其他基因型参考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及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氨基酸关键位点变异分析.结果病毒分离阳性病例共38例,其中IgM阴性7例.在2007和2008年,病毒分离率、RT-PCR阳性率、IgM抗体阳性率都有明显下降,同时有免疫史的病例增多.实验证明无免疫史的病例病毒分离和IgM抗体阳性率更高.38株病毒均属于F基因型,疫苗株属于A基因型.sH基因流行株之间核苷酸最大差异为5.6%,与疫苗株的差异为16.0%-18.1%.部分北京株SH蛋白中保守的疏水性氨基酸发生变化,如第8位:6株L→F.各流行株之间l-IN蛋白氨基酸序列最大差异为2.3%,与疫苗株差异为4.2%-5.3%.在HN上决定交叉中和能力的氨基酸位点,北京株与疫苗株存在差异,如在354位和356位,所有北京株与疫苗株都不同.北京株在HN上的N-糖基化位点也和疫苗株存在差异,如在464-466位置上为NCS,疫苗株为NCR.另有18个未知功能的氨基酸位点,所有北京株与疫苗株不同.结论近年北京地区流行的腮腺炎病毒优势株为F基因型,未发现基因型间变异,已存在较大型内差异.北京株和疫苗株在SH和HN蛋白上都存在较大差异 %K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K 疫苗 %K 基因型 %U http://chinaepi.icdc.cn/zhlxbx/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91124&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