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浙江省2013年病毒性脑膜脑炎病原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A 严菊英 %A 吕华坤 %A 周佳悦 %A 孙逸 %A 张严峻 %A 缪梓萍 %A 茅海燕 %A 龚黎明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D 2015 %R 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5.03.019 %X 目的 分析2013年浙江省监测点病毒性脑膜脑炎病原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从浙南和浙北监测点医院采集疑似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脑脊液和/或粪便样本,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样本中人类肠道病毒(HEV)、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腮腺炎病毒(MuV)、单纯疱疹病毒(HSV)和巨细胞病毒(CMV)核酸,采用人横纹肌瘤细胞(RD)和人喉表皮样癌细胞(Hep-2)分离HEV,对HEV阳性分离物或核酸阳性样本扩增VP1基因并测序,然后进行同源性与进化分析。结果 在229例患者共计239份样本中检测到病毒核酸阳性92份(38.5%),其中HEV阳性87份,MuV、HSV和CMV阳性分别为1、2和2份;87份HEV中柯萨奇病毒(CV)38份和埃可病毒(E)49份;239份样本中分离到56株(23.4%)HEV;在31份HEV核酸阳性但病毒分离阴性的脑脊液样本中,检出最多的为E9(9份),其次为CVA9(8份);HEV血清型分别为CVA9、CVB4、CVB5、E6、E7、E9、E11、E14、E16、E25和E30;浙南监测点优势流行株为CVB5,浙北为E6。VP1区进化分析显示,浙江省HEV均为B组EV。结论 2013年浙江省监测点病毒性脑膜脑炎的主要病原为HEV-B,涉及11个血清型,首次在浙江省分离到E7;浙南优势流行株为CVB5,浙北为E6;核酸检出率明显高于病毒分离率,采用常规EV分离法存在漏检E9和CVA9的风险 %K 病毒性脑膜脑炎 %K 人类肠道病毒 %K 进化分析 %U http://chinaepi.icdc.cn/zhlxbx/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50301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