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江苏省南京、苏州、扬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因素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 %A 刘晓燕 %A 唐卫明 %A 张军 %A 张敏 %A 李雷 %A 汪娜 %A 羊海涛 %A 赵秀萍 %A 赵金扣 %A 还锡萍 %A 闫红静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D 2009 %X 目的探讨影响男男性行为人群HIV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方法,病例为江苏省2008年5-7月在南京、苏州、扬州市同时开展的针对男男性行为者(MSM)调查中发现的所有HIV感染者,对照为按照地区的入组时间进行1:4匹配的非感染者。调查问卷以2008年国家男男性行为人群综合防治试点工作问卷为核心并根据当地情况增加一些变量;采用拟合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调查中共发现62例阳性感染者,对照组匹配248名非感染者。单因素分析显示从未使用安全套、梅毒、性病相关症状及无保护性肛交为HIV感染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5。56(95%CI:1。82~16。96)、2。19(95%CI:1。18~4。05)、2。50(95%CI:1。13~5。50)和3。13(95%CI:1。64~5。98);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及性角色为0是感染HIV的保护性因素,其OR值分别为0。47(95%CI:0。22~0。998)和0。67(95%CI:0。23~1。97)。多因素分析显示患梅毒、无保护性肛交、首次性行为年龄大是感染HIV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28(95%CI:1。05~4。94)、4。16(95%CI:1。63~10。66)、1。11(95%CI:1。04~1。18);而双性恋为感染HIV的保护性因素(OR=0。41,95%CI:0。18~0。97)。结论梅毒、无保护性肛交、首次发生男男性行为的年龄较大等因素是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性取向为双性是感染HIV的保护性因素 %K 男男性行为者 %K 艾滋病病毒 %K 感染因素 %K 病例对照研究 %U http://chinaepi.icdc.cn/zhlxbx/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90508&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