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四川省凉山州HIV耐药毒株流行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A 卫大英 %A 廖玲洁 %A 梁姝 %A 王启兴 %A 王霞 %A 秦光明 %A 邢辉 %A 邵一鸣 %A 阮玉华 %A 陈彬 %A 马名驹 %A 马志凌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D 2011 %X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州HIV耐药株的流行现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0年8-10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凉山州7个县(市)317名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治疗数据,同时采集血样进行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VL)和耐药基因型突变检测。结果 调查对象VL< 1000 copy/ml的比例为73.50% (233/317);CD4+T淋巴细胞数中位数(M)为329 cell/μl,总耐药率为8.20% (26/317)。84名病毒抑制失败的患者中,总耐药率为30.95%(26/84)。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率为28.57%(24/84)、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率为8.33%(7/84)、对蛋白酶类药物耐药率为1.19%(1/84)。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耐药发生的因素有通过静脉吸毒感染(AOR=3.37,95%CI:1.06~ 10.66,P=0.0390)、调查前无原因的慢性腹泻>1个月(AOR=8.38,95%CI:1.87~37.69,P=0.0055)、CD4+T淋巴细胞数<200 cell/μl (AOR=3.48,95%CI: 1.29~9.39,P=0.0139)和来自布拖县(AOR= 17.68,95%CI:4.97~ 62.86,P<0.0001)。22名耐药的患者85.00%集中在布拖县,通过布拖县与其他地区的比较,发现民族为彝族(AOR=17.35,95% CI: 2.01 ~ 149.73,P=0.0095)、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上(AOR=0.18,95% CI: 0.08 ~0.42,P<0.0001)、婚姻状况为已婚或同居(AOR=8.17,95%CI:2.35~ 28.39,P=0.001)、近1个月按要求按时按量服用抗病毒药的比例≥90.00% (AOR =0.05,95% CI:0.02~0.13,P<0.0001)与耐药的产生有相关性。结论 凉山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获得较好效果。不同地区耐药率差异较大。需要重视静脉吸毒人群耐药预防,并强化依从性教育和监督 %K 艾滋病毒 %K 抗病毒治疗 %K 静脉吸毒者 %K 耐药 %U http://chinaepi.icdc.cn/zhlxbx/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11105&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