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0-2017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A 丁冬妮 %A 刘玄华 %A 吴秀玲 %A 周信娟 %A 唐帅 %A 孟琴 %A 朱秋映 %A 朱金辉 %A 杨文敏 %A 沈智勇 %A 葛宪民 %A 蓝光华 %A 邓月琴 %A 陈欢欢 %A 黄精华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D 2019 %R 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9.03.011 %X 目的 分析2010-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精准防控措施和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下载2010-2017年HIV/AIDS报告历史卡片,采用例数、构成比和率等描述相关疫情特征,采用χ2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7年广西HIV阳性率12.53/万(85 182/67 959 000),新发现HIV/AIDS病例和当年死亡病例数分别累计有85 182例和24 783例,2010-2011年分别增加了22.34%(新发现HIV/AIDS病例数从11 648例增加到14 250例)和32.83%(当年死亡病例数从2 900例增加到3 852例),2012-2017年均呈连续6年下降趋势(新发现HIV/AIDS病例数分别为12 229、10 877、9 460、9 190、8 848和8 680例;当年死亡数分别为3 888、3 316、2 914、2 717、2 595和2 600例);HIV/AIDS晚发现比例均>50.00%(50.53%~57.06%)。2012-2017年新发现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为2.47:1(60 639/24 543),≥ 50岁的男女性别比为2.71:1(28 654/10 557)。25~49岁占47.40%(40 377/85 182),≥ 50岁占46.03%(39 211/85 182)。职业为农民占68.40%(58 262/85 182),家政、家务及待业占11.21%(9 546/85 182),学生占0.86%(729/85 182)。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90.60%(77 171/85 182),男男性行为传播占3.13%(2 669/85 182),注射吸毒占4.60%(3 924/85 182),母婴传播占0.73%(619/85 182)。结论 2010-2017年广西新发现HIV/AIDS病例数和当年死亡数自2012年连续逐年下降,但是晚发现比例均>50.00%,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广西艾滋病流行模式面临新变化和新挑战,应创新防治策略和干预模式 %K 艾滋病 %K 新发现病例 %K 流行病学 %K 流行特征 %U http://chinaepi.icdc.cn/zhlxbx/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90311&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