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1992和2014年中国不同流行地区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A 孙校金 %A 张国民 %A 梁晓峰 %A 毕胜利 %A 沈立萍 %A 王华庆 %A 王富珍 %A 王锋 %A 缪宁 %A 袁千里 %A 郑徽 %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D 2017 %X 目的 分析比较中国1992和2014年不同流行地区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阳性率,评价乙型肝炎预防控制效果。 方法 数据来自于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2014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1992年调查覆盖内地30个省份(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数据)145个疾病监测点;2014年调查覆盖内地31个省份(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数据)160个疾病监测点。两次调查均采用入户或集中调查的方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出生日期、性别、民族、地区等。问卷调查后,采集静脉血5 ml,检测HBsAg、抗-HBs、抗-HBc。1992年调查数据计算相关指标阳性率及其95 %CI 值为样本数据;2014年调查按设计权重加权估计相关指标阳性率及其95 %CI 值。 结果 1992年共调查1~29岁人群34 291名,2014年为31 713名。2014年HBsAg阳性率为2.64%(95 %CI :2.28%~3.06%),较1992年(10.13%,95 %CI :9.81%~10.45%)下降73.92%;2014年抗-HBc阳性率为13.01%(95 %CI :12.09%~14.00%),较1992年(45.84%,95 %CI :45.31%~46.37%)下降71.61%;2014年抗-HBs阳性率为57.79%(95 % CI :56.33%~59.25%),较1992年(25.41%,95 % CI :24.95%~25.87%)上升127.41%。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出生人群(即1992—2001年出生),2014年高、中、低流行区该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4.74%(95 %CI :3.79%~5.69%)、1.59%(95 %CI :1.09%~2.10%)、2.53%(95 % CI :1.66%~3.39%),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4.25%(95 % CI :62.11%~66.39%)、56.34%(95 %CI :54.50%~58.57%)、54.49%(95 %CI :51.75%~57.23%),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5.16%(95 %CI :13.56%~16.76%)、11.07%(95 %CI :9.80%~12.33%)、7.61%(95 %CI :6.15%~9.07%)。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人群(即2002—2013年出生),2014年高、中、低流行区HBsAg阳性率分别为0.88%(95 % CI :0.66%~1.11%)、0.37%(95 % CI :0.24%~0.49%)、0.71%(95 % CI :0.48%~0.94%),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0.74%(95 %CI :59.57%~61.90%)、59.46%(95 %CI :58.44%~60.49%)、52.56%(95 %CI :51.20%~53.92%),抗-HBc阳性率分别为3.30%(95 %CI :2.87%~3.72%)、1.91%(95 %CI :1.63%~2.20%)、2.25%(95 %CI :1.85%~2.66%)。 结论 中国乙型肝炎预防控制效果显著,2014年全国1~29岁人群HBsAg阳性率较1992年下降,在不同流行地区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人群HBsAg阳性率均已降至1%以下 %K 肝炎 %K 乙型 %K 血清学 %K 肝炎疫苗 %K 乙型 %U http://www.pubhealth.org.cn/cn/wxshow.asp?id=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