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污水处理中腐殖质的来源及其演变过程 %A 周鹏 %A 曹亚莉 %A 郝晓地 %J 环境工程学报 %D 2017 %X 污水中往往含有较多腐殖质和其前体物质,主要是动、植物残体以及它们被微生物分解后的有机质。腐殖质由胡敏酸(俗称腐殖酸)、富里酸和胡敏素组成,其分子结构主要以芳香环作为骨架,同时存在一定数量的多环环烷烃、含氮杂环,且在芳香环上还含有大量多种含氧官能团,包括羧基、酚羟基等。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沉砂池与初沉池可去除少量腐殖质;二级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很难降解腐殖质,它们主要被活性污泥吸附而转移至污泥中;厌氧消化过程中,外源腐殖质沿程可能发生结构和形态变化,腐殖化程度会有所提高,同时还可能会有其前体物或细胞形成少量内源腐殖质生成。腐殖质结构中羧基、酚羟基等官能团会抑制厌氧水解过程,导致甲烷产率降低;原位金属离子可钝化腐殖质活性官能团,屏蔽其抑制水解作用。为此,需要研究污泥腐殖质在厌氧消化过程的演变规律,探知腐殖质化学与光谱特征,特别是羧基与酚羟基含量变化特征 %K 污水处理 %K 碳中和 %K 厌氧消化 %K 腐殖质/胡敏酸 %K 官能团 %K 水解抑制 %U http://www.cjee.ac.cn/article/doi/10.12030/j.cjee.201606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