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影响浑太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分析 %A 徐宗学 %A 李艳利 %A 李艳粉 %J 环境科学 %D 2015 %X 于2012年5~6月对浑太河流域66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采样. 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72(属)种,其中水生昆虫51(属)种,占70.83%,环节动物7(属)种,占9.72%; 节肢动物(属)4种,占5.56%; 软体动物(属)10种,占13.89%. 首先,采用相关分析从6类28个候选指标中筛选出EPT分类单元数、优势分类单元个体相对丰度、蜉蝣目相对丰度、毛翅目相对丰度、软体动物相对丰度、扁蜉科/蜉蝣目相对丰度、纹石蛾科/毛翅目相对丰度、寡毛类动物相对丰度、敏感类群相对丰度、耐污类群相对丰度、收集者相对丰度、黏附者相对丰度、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共13个指标用于表征浑太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然后,利用RDA方法分析了自然环境因子和反映人类活动压力的环境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异的影响. 利用偏冗余分析(pRDA)比较了自然环境因子与人类活动压力因子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大小,以及流域、河岸缓冲区和河段尺度人类活动压力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结果表明,所有环境因子可解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异的72.23%. 纳入分析的人类活动压力因子解释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异的48.9%,纳入分析的自然环境因子解释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异的11.8%. 河段尺度人类活动压力因子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分异影响最显著. 河段尺度人类活动压力因子可解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分异的35.3%,其中,显著环境因子pH、栖息地质量、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硬度、电导率、总溶解颗粒物和氨氮分别解释了4%、3.6%、1.8%、1.7%、1.7%、0.9%、0.9%和0.9%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分异. 河岸缓冲区和流域尺度土地利用对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异的贡献分别为10%和7%. 最后,采用相关分析比较了流域和河岸缓冲区尺度土地利用与水质、水文、栖息地质量以及底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尺度土地利用能更好地表征河流水质、水文、栖息地质量以及底质状况,也说明不同尺度环境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有联合效应 %K 浑太河 底栖动物 环境因子 不同尺度 %U http://www.hjkx.ac.cn/hjkx/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lag=1&file_no=20150113&journal_id=hjk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