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针刺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影响 %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D 2017 %R 10.3969/j.issn.1005-5304.2017.07.008 %X 目的 观察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的影响,探讨针刺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 纳入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10例。治疗组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营养脑细胞治疗。同时行针刺,取患侧肩?k、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足三里、丰隆、阳陵泉、三阴交、太冲,平补平泻,留针30 min,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每周5次,休针2 d,连续治疗30 d。健康组不进行治疗。采用BOLD-fMRI成像技术,基于RSET1.8软件,使用低频振幅(ALFF)方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脑区活动参数,并与健康组比较。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左侧尾状核、壳核、苍白球ALFF值较健康组降低,双侧中央前后回、左侧额上回、额中回、颞中回、楔叶ALFF值较健康组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尾状核、壳核、苍白球ALFF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左侧额上回、额中回、楔叶ALFF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 静息状态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损害的主要脑区为尾状核、壳核、苍白球,针刺对上述脑区具有调节作用,可能为治疗的中枢机制 %K 针刺 %K 缺血性脑卒中 %K 低频振幅 %K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U http://xxzz.cintcm.com//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7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