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NUDT15c.415C>T和TPMT*3C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的比较与临床应用 %A 刘亦伟 %A 曾大勇 %A 林荣芳 %A 王长连 %A 董家珊 %A 黄品芳 %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报 %D 2019 %R 10.13748/j.cnki.issn1007-7693.2019.09.015 %X 目的 建立准确、快速、经济的方法,检测NUDT15 c.415C>T和TPMT*3C基因多态性,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福建汉族患者服用硫唑嘌呤2周以上的血清样本,提取DNA或白细胞后分别采用PCR-RFLP法、PCR-Sanger测序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对NUDT15 c.415C>T和TPMT*3C进行基因多态性分型,比较这3种方法的准确性、简便性及经济性。根据白细胞值分组,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基因多态性等因素与硫唑嘌呤致白细胞减少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29例患者,其中硫唑嘌呤致白细胞减少15例(11.6%)。3种方法的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一致,TPMT*3C未发现突变纯合子。携带NUDT15c.415C>T突变等位基因者服用硫唑嘌呤致白细胞减少的风险高于携带野生等位基因者(OR=6.2,95%CI:2.5~15.4,P=0.000 054),而携带TPMT*3C突变等位基因者与野生等位基因者出现白细胞减少比例并无显著性差异(P=0.393)。NUDT15c.415C>T基因多态性预测白细胞减少敏感度为53.3%,特异度为85.1%,ROC曲线AUC为0.69。结论 3种方法都可用于临床检测NUDT15 c.415C>T和TPMT*3C基因多态性。PCR-RFLP法不需要专用试剂盒,也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成本较低,过程简单,易于操作,特别适合条件有限的单位开展工作。福建汉族患者在服用硫唑嘌呤前进行NUDT15c.415C>T基因多态性检测比TPMT*3C更具临床价值 %K 硫唑嘌呤 %K 白细胞减少 %K NUDT15c.415C>T %K TPMT*3C %K 基因多态性检测 %U http://www.chinjmap.com/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82260&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