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斑苦竹无性系种群克隆繁殖的动态与调节研究 %A 刘庆 %A 钟章成 %J 植物研究 %D 1996 %X 摘要: 本文依据了JLHarper (1977)的构件生物(madular organism)种群理论,将某一特定生境内的斑苦竹竹子的集合作为一个无性系种群,研究了它的克隆繁殖构件的数量动态,以及克隆繁殖与无性系基株年龄和分株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斑苦竹以Ⅲ龄级基株形成的克隆繁殖构件(笋芽)数量最多,以后,随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发笋数、退笋数和成竹数均与无性系分株密度相关,它们的最适密度都为2.5×104株/ha。退笋率和成竹率与繁殖构件的出土时间呈直线相关关系。退笋率模型:D=27.253+0.702t(R2=0.636)成竹率模型:M=72.662-0.701t(R2=0.634 %K 斑苦竹 %K 无性系种群 %K 克隆繁殖构件 %K 动态 %K 调节 %U http://bbr.nefu.edu.cn/CN/Y1996/V16/I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