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生态建设15年黄土高原生态足迹时空变化 %A 余小涛 %A 刘国彬 %A 吴彦斌 %A 杨勤科 %A 贾银丽 %A 党小虎 %J 地理研究 %D 2018 %R 10.11821/dlyj201804010 %X 摘要: 作为典型生态脆弱区和重点土壤保持功能区,黄土高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力图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这些重点工程在短期内是否从根本上改善了其生态安全状况是亟待理解的一个科学问题。基于生态足迹思想与方法,定量分析了1995年、2000年和2010年三个阶段15年间黄土高原生态足迹和承载力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 1995-2010年15年间黄土高原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总体上处于生态赤字状态。② 黄土高原人均承载力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1995-2010年高值区在中北部,其他区域为低值区,由东向西递减;人均生态足迹自东南向西北递增。③ 生态压力指数从1995年的1.059上升到2000年1.165,增幅较小,2010年上升为2.181,高原整体上处于生态赤字状态。 %K 生态安全 %K 生态足迹 %K 空间异质性 %K 黄土高原 %U http://www.dlyj.ac.cn/CN/10.11821/dlyj20180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