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1980-2010年安徽省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时空变化分析 %A 张甘霖 %A 李德成 %A 王世航 %A 赵明松 %J 地理研究 %D 2018 %R 10.11821/dlyj201811007 %X 摘要: 利用安徽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2010-2011年土壤调查数据,运用GIS技术,研究1980-2010年安徽省表层(0~20 cm)和1 m土体中土壤有机碳(SOC)密度和储量的时空变化,并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SOC储量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① 1980-2010年安徽省表层和1 m土体中SOC密度平均减少0.37 kg/m2和1.63 kg/m2,但耕地的SOC密度增加。② 1980-2010年,全省SOC密度空间变化呈现北增南减的趋势,且增加幅度由北向南依次减小。表层和1 m土体的SOC密度增加的面积为56.97%和58.21%。③ 1980-2010年,全省表层SOC储量减少34.23×109 kg,1 m土体中SOC储量减少197.26×109 kg。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岗地和沿江平原的SOC储量增加,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丘陵山区减少。④ 非耕地转换为耕地,比保持用地类型不变或变为其他非耕地类型,SOC密度和储量减少较慢。耕地类型内部转换(水田和旱地间转换)比保持类型不变的SOC密度和储量增加较多。研究成果为区域土壤固碳潜力、土壤肥力变化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K 土壤有机碳 %K 时空变化 %K GIS %K 安徽省 %U http://www.dlyj.ac.cn/CN/10.11821/dlyj2018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