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中国国家级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对国家公园布局建设的启示 %A 兰思仁 %A 徐姗 %A 朱里莹 %J 地理研究 %D 2017 %R 10.11821/dlyj201702009 %X 摘要: 国家级保护地是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全国尺度下解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有利于构建布局合理的国家公园体系。借助ArcGIS等空间分析工具,结合中国自然地理表征和文化地理表征,对全国现有12类共计3093处国家级保护地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 国家级保护地总体呈凝聚型分布;② 涵盖了全部的文化副区以及93%的自然区;③ 高密度集中在地势平坦、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植被景观差异性大、土壤肥沃、文化历史悠久和交通可达性高的华东和华中地区;④ 根据保护地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将全国各省份划分为生态本底型、协同共进型、经济进取型和消极滞后型;⑤ 根据保护地和人口分布的关系可以将各省份划分为生态干扰型、协同共建型、生态关注型和生态消极型。形成有关国家公园布局的建议如下:① 寻求国家公园空间布局的均衡发展;② 将国家公园划分为升级模式、整合模式和新建模式,以完善空间覆盖网络;③ 向保护地分布较稀疏、交通可达性较低,人为破坏较少的西部地区倾斜,践行保护理念;④ 根据各省份所属类型设置国家公园试点先行省份。 %K 国家级保护地 %K 空间分布 %K 自然地理 %K 文化地理 %K 国家公园 %U http://www.dlyj.ac.cn/CN/10.11821/dlyj2017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