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新月体类型及比例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预后分析中的作用 %A 任萍萍 %A 王红亚 %A 陈亮亮 %A 陈江华 %A 韩海冬青 %A 韩飞 %A 马黎丽 %A 黄晓涵 %J 中华肾脏病杂志 %D 2019 %R 10.3760/cma.j.issn.1001-7097.2019.05.007 %X 摘要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肾组织中新月体类型与比例在肾脏预后分析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275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肾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为4组:无新月体(NC)组(99例);仅有节段性新月体(SC)组(35例);有大新月体且大新月体比例<25%(C1)组(122例);有大新月体且大新月体比例≥25%(C2)组(19例)。肾脏预后不良终点事件定义为随访2年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基线值下降30%以上,或随访期内血肌酐较基线值翻倍,或进入终末期肾病。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各组患者肾脏存活率的差异;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肾脏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各组患者年龄、肾外器官表现、平均动脉压等项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血清肌酐水平(P=0.001)、eGFR(P=0.003)、尿蛋白量(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球性硬化比例、系膜增生程度、间质炎症/纤维化等项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86(58,116)个月,NC组、SC组、C1组、C2组患者肾脏存活率分别为96.0%、100.0%、83.6%和68.4%。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各组患者肾脏存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23.24,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大新月体(HR=3.59,95%CI 1.34~9.62,P=0.008)和基线eGFR水平低[每增加1 ml?min-1?(1.73 m2)-1,HR=0.979,95%CI 0.968~0.989,P<0.001]是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脏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有大新月体和基线eGFR低是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马黎丽 黄晓涵 任萍萍 陈亮亮 王红亚 韩海冬青 陈江华 韩飞 服务 作者相关文章 %K 紫癜^过敏性 %K ^肾炎 %K ^预后 %K ^新月体 %U http://www.cjn.org.cn/CN/abstract/abstract31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