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西藏铁格隆南Cu-Au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与矿化蚀变的内在联系 %A 侯淋 %A 宋英昕 %A 方向 %A 杨欢欢 %A 林彬 %A 贺文 %A 韦少港 %J 地球学报 %D 2017 %R 10.3975/cagsb.2017.05.05 %X 铁格隆南是一个超大型的斑岩-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Cu-Au矿床, 该矿床位于中国西藏班公怒江成矿带多龙矿集区内。为了更好地限制该矿床在成矿过程中的物理条件, 本次研究主要选择了流体包裹体群进行显微测温。在斑岩系统中, Qz-Cpy脉主要捕获了富液相流体, 其NaCl盐度为9.2%~12.9%, 捕获温度为330~360℃, 压力为121~170 bars, 对应古深度为1.21~1.70 km。采样位置为地表以下1.03~1.07 km处, 推算该处剥蚀深度为0.18~0.67 km。石英斑晶中流体包裹体以高盐度(LVS)和富气相流体(VL)为主, 高盐度流体的NaCl盐度为29.3%~35.8%, 最低捕获温度为330~350℃。在浅成低温热液系统中, Qz-Aln-Py-Tn-Cv脉和石英斑晶主要捕获了高盐度(LVS)和富气相(VL)包裹体, 其中LVS在矿化脉和石英斑晶中的NaCl盐度分别为30.7%~32.4%和29.3%~35.8%, 两者最低捕获温度一致, 为310~320℃, 对应最小压力为74~84 bars, 最小古深度为0.74~0.84 km。采样位置为地表以下183.8~188.1m处, 因此推算该处的最小剥蚀深度为0.55~0.65 km。通过拉曼光谱分析, 发现在斑岩系统中, 石英斑晶捕获的流体包裹体所包含的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赤铁矿, 与斑岩系统的金属矿化类型一致; 在浅成低温热液系统中, 石英斑晶捕获的流体包裹体所包含的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铜蓝, 也与蚀变岩中的金属矿物组合一致。同时, 石英斑晶捕获的流体包裹体大部分定向穿切石英斑晶, 并且与含矿石英脉具有一致的均一温度峰值。上述流体特征表明石英斑晶捕获了大量成矿流体。此外, 这些流体包裹体中的金属矿物在高盐度流体和低密度流体中都存在, 因此, 这两种流体都具有搬运Cu的能力。通过以上研究认为, 流体相分离、均一温度、盐度、流体包裹体所包含的金属矿物能够指示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系统的矿化条件, 并且这些流体确实能够搬运成矿物质, 与铁格隆南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化直接相关 %K 流体包裹体群 显微测温 拉曼光谱 铁格隆南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多龙矿集区 %U http://www.cagsbulletin.com/dqxb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70505&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