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鄂东南地区殷祖岩体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证据 %A 丁丽雪 %A 夏金龙 %A 黄圭成 %J 地质学报 %D 2017 %X 殷祖岩体是鄂东南地区六大岩体之一,也是目前该地区唯一不成矿的大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数据显示,殷祖岩体至少有两次岩浆侵位活动。该岩体的主体岩性为石英闪长岩,侵位于148±1Ma,早期黑云角闪辉长岩侵位于151±1Ma。这一研究结果表明,鄂东南地区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的岩浆活动在~150Ma时已经开始。根据野外侵入接触关系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殷祖岩体的岩石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为闪长-辉长岩类,包括闪长岩、黑云辉长岩和黑云角闪辉长岩,具有低SiO2,低Ba、Sr含量,高TiO2、FeOT、MgO及Y、Yb含量;第二组包括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具有高SiO2,高Ba、Sr含量,低TiO2、FeOT、MgO及Y、Yb含量。石英闪长岩的(87Sr/86Sr)i和?Nd(t) 值分别为0.70638~0.70719和-9.56~-7.59,锆石 ?Hf(t)值为-10.21~-1.15,Nd-Hf同位素基本耦合;黑云角闪辉长岩的(87Sr/86Sr)i和?Nd(t)值分别为0.70742和-9.79,锆石?Hf(t)值为-24.58~-15.22,Nd-Hf同位素出现解耦。综合两期岩浆活动的侵位时间、地球化学以及Sr-Nd-Hf同位素特征,推测它们可能是同一岩浆源区演化的产物,即均主要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分离结晶作用在主体岩性石英闪长岩的形成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早期小规模的辉长岩类出现Nd-Hf同位素解耦现象可能与石榴子石效应有关 %K 鄂东南地区 殷祖岩体 锆石U-Pb年龄 黑云角闪辉长岩 Nd-Hf同位素解耦 %U 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531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