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基于淫羊藿次苷Ⅱ代谢行为的体外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A 刘树民 %A 孟繁兴 %A 李妍 %A 葛广波 %J 药物评价研究 %D 2016 %R 10.7501/j.issn.1674-6376.2016.04.006 %X 目的 应用体外实验方法筛选淫羊藿次苷Ⅱ在肝微粒体中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抑制剂,为改善淫羊藿次苷Ⅱ生物利用度提供新思路。方法 首先选择槲皮素、山柰酚、桔皮素、柚皮素、水飞蓟素、草质素、胡椒碱、甘草查尔酮A以及异银杏双黄酮作为抑制剂筛选对象,对以上9种化合物在人肝微粒体、人肠微粒体、大鼠肝微粒体、猴肝微粒体及小型猪肝微粒体中对淫羊藿次苷Ⅱ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的抑制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抑制剂分别选择低、中、高3个浓度(1、10、100 μmol/L),采用超快速高效液相色谱(UFLC)法测定代谢产物生成速率,以UGT代谢酶残余活性评价抑制能力。从中筛选出抑制能力较强的化合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10 μmol/L),对其在人肝微粒体中的抑制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并计算IC50及抑制常数(Ki)值。IC50值的测定采用单一底物浓度法,在不同浓度代谢酶抑制剂的孵育体系中,代谢产物的生成速率不同,应用非线性回归分析计算而得。Ki的测定需在孵育体系中设计3~4个底物浓度以及4~5个包括0点在内的抑制剂浓度,抑制动力学类型通过Dixon作图法和Lineweaver-Burk作图法确定,采用二次作图法计算Ki。结果 山柰酚、槲皮素及甘草查尔酮A对淫羊藿次苷Ⅱ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及人肠微粒体中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在人肝微粒体中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1.01±0.26)、(4.65±0.51)、(5.34±1.00) μmol/L;Dixon作图法及Lineweaver-Burk作图法表明,甘草查尔酮A能够竞争性抑制淫羊藿次苷Ⅱ在人肝微粒体中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Ki值为0.18 μmol/L;槲皮素遵循混合型抑制动力学模型,Ki值为0.23 μmol/L;山柰酚符合非竞争型抑制动力学模型,Ki值为0.36 μmol/L。结论 山柰酚、槲皮素及甘草查尔酮A能够降低淫羊藿次苷Ⅱ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速率,使代谢产物生成减少,清除减慢 %K 淫羊藿次苷Ⅱ %K 葡萄糖醛酸化反应 %K 肝微粒体 %K 抑制作用 %K 生物利用度 %K 山柰酚 %K 槲皮素 %K 甘草查耳酮A %U http://www.tiprpress.com/ywpjyj/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60406&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