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PCI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A 余陆娇 %A 张子新 %A 李贺 %A 谭玲 %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D 2017 %X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 266例冠心病行PCI的患者,均予以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及冠心病标准治疗,根据术后血小板聚集率(PAR)分为0%~29%、30%~49%、50%~69%、70%~100%等4组,比较4组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一般临床信息、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生化指标,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PAR升高的危险因素。 结果 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脑钠肽(BNP)、CYP2C19基因型在不同PAR分组间存在差异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R升高≥50%的危险因素是女性(OR=2.713, P=0.027)、高BNP(OR=1.002, P=0.007)、CYP2C19呈慢代谢型(OR=5.159, P<0.001);PAR升高≥70%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女性(OR=5.716, P=0.008)、CYP2C19呈慢代谢型(OR=3.149, P=0.049)。 结论 PAR<50%的患者以CYP2C19快代谢基因型为主,而慢代谢基因型的患者PAR多为50%以上,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PAR影响显著。另外,女性、高BNP可能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PAR升高的危险因素 %K 血小板聚集率 CYP2C19基因多态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U http://www.dmzzbjb.net/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70511&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