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芥子及莱菔子饮片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变化规律分析 %A 万超 %A 于定荣 %A 刘颖 %A 岳琳 %A 李丽 %A 肖永庆 %A 苏慧 %A 霍雨佳 %A 麻印莲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D 2018 %R 10.13422/j.cnki.syfjx.20180703 %X 目的:建立芥子、莱菔子炒制前后以及芥子不同品种饮片的UPLC图谱,分析3种中药饮片炒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UPLC,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50 mm,1.8 μm),流动相乙腈(A)-含0.08 mol ·L-1甲酸铵的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5%~20% A;5~7 min,20% A;7~25 min,20%~25% A;25~30 min,25%~90% A),柱温35℃,进样量10 μL,流速0.3 mL ·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白芥子与炒白芥子饮片共检出7个共有峰,白芥子炒制后主要色谱峰的峰面积发生显著变化,新生成1个色谱峰a,但其原有色谱峰8~10均消失。黄芥子生品与炒制品有10个共有峰,黄芥子炒制后部分色谱峰的峰面积显著降低,色谱峰11几乎消失。莱菔子与炒莱菔子有6个共有峰,莱菔子炒制后主要色谱峰的峰面积变化显著,色谱峰a消失,新生成2个色谱峰。通过比较白芥子、黄芥子和莱菔子的UPLC图谱,发现3种中药饮片中均归属出其共性成分芥子碱硫氰酸盐,但在主要色谱峰峰面积及数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UPLC建立芥子不同品种及莱菔子生、炒饮片的图谱能全面反映出饮片的物质基础内涵以及炮制前后物质基础的变化规律,为揭示这3种中药饮片炮制原理和进一步诠释含硫代葡萄糖苷类中药饮片炒制共性原理的科学内涵提供实验依据 %K 白芥子 黄芥子 莱菔子 饮片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芥子碱硫氰酸盐 %U http://www.syfjxzz.com/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80705&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