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基于在体循环肠灌流模型分析羊耳菊提取物的肠吸收特性 %A 伍萍 %A 侯靖宇 %A 兰燕宇 %A 吴林霖 %A 巩仔鹏 %A 李勇军 %A 李月婷 %A 李梅 %A 王永林 %A 王爱民 %A 陈亭亭 %A 陈思颖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D 2018 %R 10.13422/j.cnki.syfjx.2018020001 %X 目的:考察羊耳菊提取物在大鼠肠内的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循环肠灌流模型,选择羊耳菊提取物中东莨菪苷等9种代表性成分为考察对象,建立其UPLC-MS/MS并测量各成分的累计吸收量,探究药物质量浓度,胆汁,P-糖蛋白(P-gp)抑制剂及不同肠段对羊耳菊提取物中东莨菪苷等成分肠吸收的影响,阐明各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结果:东莨菪苷在高质量浓度条件下存在饱和现象,提示可能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转运,而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等其余8种成分则明显高浓度饱和现象,提示这8种成分可能的吸收方式均为被动扩散。木犀草苷,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主要吸收部位在空肠,东莨菪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回肠,绿原酸、新绿原酸和隐绿原酸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羊耳菊提取物中东莨菪苷等9种成分的肠吸收均受到pH和胆汁的影响。结论:羊耳菊提取物中9种成分在小肠均有吸收,但各成分的吸收速率、最佳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不尽相同 %K 羊耳菊 提取物 咖啡酰基奎宁酸 肠吸收 木犀草苷 在体循环肠灌流模型 绿原酸 %U http://www.syfjxzz.com/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80201&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