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上颌骨偶发18F-FDG PET/CT代谢活跃病变的影像及临床分析 %A 侯小艳 %A 宋乐 %A 张卫方 %A 张燕燕 %A 赵梅莘 %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D 2016 %R 10.13929/j.1003-3289.2016.10.004 %X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偶然发现的上颌骨放射性浓聚灶的影像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PET/CT发现上颌骨牙根以外部位放射性浓聚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上颌骨放射性浓聚灶的数目、部位、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大小、形态、密度等特点及随访变化。应用IBM SPSS软件分析病灶SUVmax与最大径、患者年龄的关系,以及随访SUVmax有无变化。结果 45例患者发现上颌骨浓聚灶49个,3个位于体部,46个位于额突,其中40个位于额突基底部,6个位于前上部。所有病变均呈磨玻璃密度,其中15个密度均匀,34个密度不均,病变内部见更低密度影。病变平均SUVmax 2.64±1.07,平均最大径(0.63±0.20)cm。病变SUVmax与最大径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12例复查PET/CT,病变SUVmax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大小、密度等形态特征均无变化。结论 上颌骨偶发PET/CT放射性浓聚灶大多位于额突基底部,呈磨玻璃密度,倾向良性病变 %K 上颌骨 氟脱氧葡萄糖F18 体层摄影术 %K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K X线计算机 %U http://www.cjmit.com/cjmit/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61004&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