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左心室各壁段放射性分布 %A 冯叶霞 %A 冯彦林 %A 冼伟均 %A 刘德军 %A 李林 %A 杨明 %A 梁伟棠 %A 邓大浪 %A 黄克敏 %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D 2015 %R 10.13929/j.1003-3289.2015.11.020 %X 目的 探讨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CT衰减校正(CTAC)和无衰减校正(NOAC)图像左心室各壁段的放射性分布特征。方法 分析1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低风险受检者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均行CTAC。重建CTAC和NOAC图像。利用靶心图获得CTAC和NOAC图像左心室各壁段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比较CTAC和NOAC图像左心室各壁段放射性计数和图像的差异,以及在不同性别和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受检者间的差异。结果 NOAC图像示男性下后壁、间壁、前壁基底段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明显低于女性(t=-8.271、-4.2555、-3.168,P均<0.05),而前壁中段及前壁心尖部则明显高于女性(t=2.047、2.627,P均<0.05)。CTAC图像示左心室下后壁、间壁和侧壁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明显增加(t=21.077、8.635、2.623,P均<0.05),其中以男性下后壁最为显著,同时心尖部和前壁心尖部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明显减低(t=-16.421、-13.891,P均<0.001),其中以高BMI受检者的心尖部最为显著。NOAC图像示,女性前壁出现放射性稀疏的受检者明显多于男性[31.67%(19/60)和13.33%(8/60);χ2=5.783,P=0.016],男性下后壁出现放射性稀疏的受检者明显多于女性[78.33%(47/60)和15.00%(9/60);χ2=48.348,P<0.001];CTAC图像示分别有60.83%(73/120)、26.67%(32/120)、22.50%(27/120)的受检者出现下后壁、间壁、侧壁放射性分布增加,其中男性下后壁放射性分布增加的受检者明显多于女性[86.67%(52/60)和35.00%(21/60);χ2=33.611,P<0.001];同时28.33%(34/120)、61.67%(74/120)的受检者出现前壁、心尖部放射性分布减低。结论 左心室各壁段的放射性分布在不同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CTAC可明显改善左心室下后壁、间壁和侧壁的衰减伪影,其对男性的补偿作用明显优于女性 %K 心脏 体层摄影术 %K 发射型计算机 %K 单光子 衰减校正 伪影 %U http://www.cjmit.com/cjmit/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51120&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