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长6 致密砂岩油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孔缝组合模式 %A 张洪 %A  张新春 %A  杨兴利 %A  张建成 %A  李相方 %J 石油钻采工艺 %D 2018 %R 10.13639/j.odpt.2018.04.012 %X 为了研究致密油孔隙结构特征及与石油渗流关系,利用F200 场扫描电镜对鄂尔多斯甘谷驿油田致密油样品进行微观分析,建立该样品储层的微观孔隙裂缝体系,进一步通过压汞实验了解孔喉分布及不同孔径孔、缝对渗透率的贡献率,结合样品电镜扫描观察结果推断孔隙、裂缝储集渗流油气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致密油储层主要孔隙有原生孔、粒内溶孔、粒间(基质)溶蚀孔及晶间孔4 种类型,油气主要储存在粒内、粒间溶孔中,原生粒间孔仅为次要储油空间,大量纳米级孔隙成为储油主体。而裂隙主要为微裂缝,由方解石解理缝、溶蚀缝及成岩收缩缝构成,其中方解石解理缝和溶蚀缝构成渗流运移主要通道, 微裂缝与人工裂缝结合形成裂缝网络。微孔(小于2 nm)对油气储存有效,对油气渗流则不起作用。因此该区致密油储油渗流孔隙结构总结为“纳米溶孔储油,微裂缝人工压裂缝渗流”。据此将不同孔缝组合划分为3 种模式:溶蚀孔缝组合模式、方解石解理缝+ 溶蚀孔组合模式、裂缝或孔隙单独存在模式。其中溶蚀孔缝组合模式和方解石解理缝+ 溶蚀孔组合模式流体渗流阻力小,在甜点区选择时应重点关注 %K 长6 储层 %K 致密砂岩 %K 微观孔隙结构 %K 孔缝组合模式 %K 产能 %U http://www.syzcgy.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80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