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民法总则立法的若干理论问题<br> %A 梁慧星 %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D 2016 %X 摘要 2015年9月14—16日法工委召开民法总则草案专家讨论会,讨论《民法总则草案(2015年8月28日民法室室内稿)》。室内稿规定民法地域效力;用“法律行为”概念,代替民法通则中的“民事法律行为”;统一规定欺诈、胁迫的法律效果为可撤销;维持“重大误解”概念不变;规定法律行为一般有效要件;坚持现行合同法和物权法不承认物权行为独立性、无因性的立法思想,符合民法法理和我国社会现实,应予坚持。此外,建议将室内稿关于法律适用原则的规定合并为一个条文。建议保持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二条内容不变,纳入民法总则。建议删去室内稿第十条。建议沿袭民法通则的基本思路,采用“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的分类。建议以合同法第五十条为根据,明文规定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限制的规制。建议用“禁止性规定”取代“效力性强制规定”。建议增加关于虚伪表示与隐藏行为的规定。建议将室内稿乘人之危和显失公平两个条文加以合并,仍称显失公平。建议采纳广义的代理概念,规定间接代理。建议在总则编规定诉讼时效制度,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长期时效期间为十年,另在物权编规定取得时效制度。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属于强行性规定,不得变更,建议增加关于未成年人受性侵害的请求权的特别规定。<br> %K 民法总则 %K 法律适用 %K 地域效力 %K 人格权 %K 法人 %K 法律行为 %K 间接代理 %K 时效< %K br> %U http://jnxb.jnu.edu.cn/skb/CN/abstract/abstract15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