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血小板线粒体功能在脓毒症病情监测的意义 %A 杨翃 %A 陈仲清 %A 陈辉 %J - %D 2015 %R doi:10.7507/1671-6205.2015012 %X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小板线粒体的通透性转变孔、跨膜电位和三磷酸腺苷(ATP)水平, 探讨血小板线粒体功能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取雄性SD大鼠40只,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脓毒症模型组(A、B、C组)和假手术组(D组)。模型组予以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处理, 按照盲肠结扎长度占盲肠总长度的10%、30%、50%依次分为A、B、C组。24 h后收集外周血, 检测外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等炎症因子水平, 以及血小板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跨膜电位和ATP水平的变化, 采用One-way ANOVA检验法判断上述指标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系。收集临床脓毒症病例29例并根据病情进行APACHEⅡ评分, 收集外周血标本检测同期血小板线粒体功能, 采用Spearman法分析其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在动物模型中, 随着CLP程度的加重, 大鼠外周血小板线粒体钙黄绿素荧光减弱, 跨膜电位显著下降, ATP合成减少, 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标本中, APACHEⅡ评分与血小板线粒体ATP水平呈负相关(r=-0.895, P<0.05)。 结论外周血小板线粒体功能可作为脓毒症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 %K 脓毒症 %K 线粒体 %K 三磷酸腺苷 %K 血小板 %U http://www.cjrccm.com:80/article/10.7507/1671-6205.201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