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安徽马头矿区热液成矿边界的地球化学标志<br> %A 马生明 %A 朱立新 %A 席明杰 %A 唐世新 %A 苏磊< %A br> %A MA Sheng-Meng %A SHU Li-Xin %A XI Meng-Jie %A TANG Shi-Xin %A SU Lei %J 地学前缘 %D 2015 %R 10.13745/j.esf.2015.04.01 %X 成矿系统具有时间和空间边界,确定热液成矿边界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而且对指明找矿方向、指导矿产勘查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但是,目前热液成矿边界如何确定尚缺乏研究。文章在地球化学勘查长期实践和理论方法探讨的基础上,在安徽马头热液成因金属矿区开展试验,提出了确定和判断热液成矿边界的地球化学标志。在勘探剖面上,斑岩型Mo、Cu矿分布在由带出作用形成的Na2O等元素负异常之内,含矿地段粉砂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中Na2O带出量大于80%,稀土元素Eu表现出明显的负异常;在地表条件下,矿化带产出在Na2O含量为0.1%~0.2%的负异常之内,δ34S值小于3.2‰,显著低于矿区外围花岗岩的δ34S值。由此认为,Na2O带出量大于80%,稀土元素Eu的负异常是确定马头斑岩型钼铜矿深部成矿边界的地球化学标志;Na2O含量为0.1%~0.2%的负异常、δ34S值小于3.2‰,是确定该矿床外围成矿边界的地球化学标志。本研究不仅为马头勘查区深部、外围找矿和成矿前景评价提供了成功案例,而且对其他勘查区热液成矿边界的研究和确定具有借鉴作用。<br %K 马头矿区 %K 斑岩型钼铜矿 %K 热液成矿边界 %K 地球化学标志 %K < %K br> %U http://www.earthsciencefrontiers.net.cn/CN/abstract/abstract50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