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CO<sub>2</sub>地质封存室内实验中盐水种类对残余水形成的影响<br> %A 李铱 %A 李旭峰 %A 沈照理 %A 于青春< %A br> %A LI Yi %A LI Xu-Feng %A CHEN Zhao-Li %A XU Jing-Chun %J 地学前缘 %D 2015 %R 10.13745/j.esf.2015.04.031 %X 在咸水含水层中进行CO2地质封存是通过向含水层中注入CO2驱走咸水实现的。在大部分地下水被驱走之后,仍会有部分地下水残留在原来的岩石孔隙中形成残余水。残余水的形成过程及残余水饱和度的大小对CO2地质封存潜力及地质封存安全性等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超临界CO2排驱饱水岩心实验,研究了盐水种类对残余水的形成过程及残余水饱和度大小的控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盐水浓度相同(35 g/L)的情况下,超临界CO2排驱盐水的最终稳定不可再降的残余水饱和度是去离子水<NaCl盐水<CaCl2盐水。从实验结果看,超临界CO2排驱咸水的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本文分别称他们为活塞式排驱阶段、携带式排驱阶段和溶解式排驱阶段。论文提出了一个毛细管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对这3个阶段中CO2排驱水的机理进行了分析。<br %K CO< %K sub> %K 2< %K /sub> %K 地质封存 %K 超临界CO< %K sub> %K 2< %K /sub> %K 残余水饱和度 %K 毛细管模型 %K 排驱过程的3个阶段 %K < %K br> %U http://www.earthsciencefrontiers.net.cn/CN/abstract/abstract50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