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艰难梭菌在健康人群中的定植与感染防控策略研究进展 %A 强翠欣 %A 杨靖 %A 王洁 %A 田甜甜 %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D 2015 %R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4.020 %X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是专性厌氧革兰阳性芽孢杆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并可导致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CDI)[1]。该菌于1935年首次报道,直至1978年被认为是引起假膜性肠炎的病原菌之一[23]。其致病机制主要是产生A、B两种毒素(TcdA,TcdB),临床表现可从轻度的自限性腹泻到严重的假膜性肠炎的腹泻[4]。近年,由于艰难梭菌高产毒株(027/NAP1/BI型)在世界几个地区的暴发流行,且在中国香港和广东省已有027型散发的个案报道,艰难梭菌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59]。我们曾对石家庄地区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33株艰难梭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发现以ST37和ST54为主,与我国北京的报道[10]一致。近年,儿童及成人社区获得性CDI呈上升趋势[1114],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地区社区获得性CDI占总CDI发病人数的20%~50%[15],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6]。但是,社区艰难梭菌传播途径,尤其是无症状携带艰难梭菌的健康人群在CDI的流行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未知。因此,本文对健康人群艰难梭菌的定植、传播及感染防控做一详细综 %K 艰难梭菌 %K 定植 %K PCR核糖体分型 %K PFGE分型 %K 预防 %U http://www.zggrkz.com/CN/abstract/abstract94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