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旅游城镇化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以扬州市广陵区为例 %A 张皓玮 %A 方 斌 %A 李 欣 %A 殷如梦 %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D 2018 %R 10.3969/j.issn.1001-4616.2018.03.019 %X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粒度效应研究,对数字制图、土地利用调查、生态景观格局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进一步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作用机理,为科学土地利用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本文以扬州市广陵区为例,以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基础,以景观格局指数和GIS空间分析为手段,对10种空间尺度下的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粒度效应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①斑块类型水平:随粒度增加,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呈现2种粒度效应:单调下降、无规则变化,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耕地3种地类的斑块数量、斑块密度受粒度变化影响较大,随时间变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差异不大; ②景观水平: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的粒度效应随粒度增大而出现2种态势:单调下降、波动状下降,聚集指数对粒度变化较敏感,随时间变化表现出相似规律. 研究区景观格局的破碎度总体减小,斑块形状愈趋规则,景观各组分分配趋于均匀,景观的斑块多度和异质性也微弱增强,整体的景观格局稳定性得到改善. 研究还发现,60 m的空间尺度是研究区范围内最适宜分析粒度. 该研究为平原地区的快速城镇化区域精细合理土地利用提供参考建议 %K 土地利用 %K 景观格局 %K 粒度效应 %K 广陵区 %U http://njsfdxzrb.paperonce.org/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80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