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抽象的人与人的抽象:马克思人性观与时俱进的创新――兼对以人为本理念虚化现象批判 %A 黄明理 %A 杨成敏 %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 2012 %X 人之具体与抽象的严重分离化是当前社会矛盾产生的重要人学根源。人被抽象化,即一些掌握公共资源的领导者们将人民或人变成抽象化的符号,使人民利益和科学发展观被虚化以及人被片面化。人被抽象化与时代主题转换、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强势等因素有关。人是最复杂的存在,必须对人性进行必要的抽象,以便归纳出最基本的和本质的属性,进而培植和守护这些人之为人的要素。在当下中国,对人性抽象不足与过度抽象同在(后者更为严重),前者是将个人的利益任性化,后者是将人民的利益虚幻化,二者的共同后果是将人抽象化。适度抽象后的人性有四大要素:自然需要性、社会需要性、理智需要性和道德需要性,由此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人性四大力量:生活热情力、社会亲和力、理智控制力和道德奉献力。</br %K 马克思主义 %K 人性观 %K 抽象的人 %K 以人为本< %K /br> %U http://njsfdxskb.paperonce.org//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2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