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三江湿地周边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稳性团聚体化学计量特征变化 Change of soil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water-stable aggregates in different uses of Sanjiang Wetland %A 谷思玉 %A 蔡越桐 %A 张会慧 %A 郭兴军 %A 张泽慧 %A 吴帅 %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D 2018 %X 选取黑龙江省三江湿地-洪河保护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分析各类土壤水稳性团聚状态及其团聚体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湿地土壤不同利用方式水稳定性团聚体组成发生显著变化,水稳性团聚体比例均表现为粉-粘团聚体(<0.053 mm)比例最大,微团聚体(0.053~0.250 mm)次之,大团聚体(>0.25 mm)比例最低。随土壤粒径递减,所有生态系统中土壤SOC、TN、TP含量以及C/N、C/P均降低,表现为大团聚体大于微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N/P变化较小,范围在1.33~2.08。相同土壤粒径下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SOC、TN、TP含量及C/P、N/P最大值均出现在湿地土壤,C/N最大值出现在水田土壤。土壤养分含量最小值出现在旱田土壤。因此,湿地周边土壤对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全效养分分配及其平衡关系有负向影响,其中旱田和人工林土壤退化最为严重,1~2 mm粒径下碳氮损失量较大,化学计量不平衡。研究结果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K 三江湿地 %K 水田 %K 水稳性团聚体 %K 化学计量特征 %U http://dbdn.cbpt.cnki.net/WKD/WebPublication/paperDigest.aspx?paperID=d6b4592c-960d-43e9-bee5-bfd655241a75